海外发稿倡议书(下)(新闻稿全球发布、全球发布新闻)

发布日期:2021-07-20 19:54
分享到:

为加强海外线上传播效果,中国盒子向全国从事外媒发稿的同行提出以下倡议:
在常规新闻通稿的联系方式中加入“China”,即”中国”一词。示意如下:
 
Company: The China Box Media & PR
Contact: Kino Gao
Email: tcb@mediatcb.com
Tel: +86400 831 8522
Website: www.mediatcb.com
Country: China

绝大多数海外新闻通稿的结尾包含联系方式,一套比较完整的联系方式包括:
1、机构名称
2、联系人姓名
3、邮箱
4、电话
5、公司或项目网址
6、国别/地区
7、具体地址
8、城市
9、省/州

对很多外媒来说,联系方式是发布新闻通稿的必须项,没有联系方式的通稿无法发出。不少外媒支持简略版联系方式,即联系人姓名+邮箱/电话,有时甚至不需要网址,而我们倡议在简略版联系方式基础上也加入国别一项,效果示意为:
 
Contact: Kino Gao
Email: tcb@mediatcb.com
Country: China

按全国每日100篇发稿量计算,其中发美国30篇*约300家媒体发布=约9,000次展示;亚洲+澳新30篇*约350家媒体发布=约10,500次展示;欧洲30篇*约300媒体发布=约9,000次展示;非洲+南美10篇*约300家媒体发布=约3,000次展示,日小计约31,500次媒体展示。按单篇稿件单个媒体展示1-1,000次区间计算,日小计约3.15万-3150万次展示,年合计约1,15亿-115亿次展示总量
说明:以上是根据中国盒子近7年的一手数据,并结合友商提供的公开数据,以国家、地区为发布范围,大致估算的发稿展示量。如果按单篇稿件,全球范围发布估算,可同时发布至约1,000多个媒体,则“中国/China“一词的展示增量可以做到更多。

目前国内外发的绝大多数选题都是展示优点、亮点的稿件,这等于从科技、文化、商贸等诸多领域展示中国的进步和成绩。中国盒子的这个倡议可以在不增加任何经济成本,和几乎不增加时间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海外互联网媒体,为中国/China这一词汇符号,加多数以亿计的正向展示增量


在传播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等对同一概念的反复接收,将加深对这一概念的印象,久而久之,其中的一部分信息就会转化为品牌认知。这好比在城市里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看的多了,不但养成了随时进去消费的习惯,还构成了对美国整体认识的一部分。


几周前和凤凰卫视的一位媒体同行提及这一倡议,他还建议可以在China基础上再加上省份、城市名称,感谢各位朋友的宝贵意见、建议。 


这篇倡议完成于2021年7月1日,也是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一点小小心意。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到做好对外传播的工作中,向全球受众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传播实效。



中国盒子=全球发稿
www.mediatcb.com(中英文)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