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外宣联动解决方案的几点思考04(美国新闻发布、海外新闻稿)

发布日期:2020-08-31 09:02
分享到:

第三、信息发出主体不限于官媒、传统媒体,应更充分调动自媒体、新媒体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美国新闻发布、海外新闻稿)

外宣信息发出主体不一定非得有官方背景。只要在主管机构框定的大方向内,可以鼓励更多的个人、民间机构、团体通过各种渠道,参与信息发布的工作。随着2020美国大选临近,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作为中方官媒子站,在美国及其盟国的处境愈发艰难。包括央视和新华社在内的媒体在美国被当成外国代理人对待,日常报道也容易被海外受众曲解。(美国新闻发布、海外新闻稿)

政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其掌握的大数据,对多种、多个外宣主体进行分类、分析和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并组织、协调有针对性的学习、交流,来帮助所有具有外宣传播能力和愿望的机构和个人参与这一工作,更有效的进行对外传播。(美国新闻发布、海外新闻稿)

除了官方传统的媒体渠道外,每个涉外机构、个人都可以承担一部分对外传播载体的工作。比较理想的载体可以是私企、民间团体NGO、自然人等等,如果能把这类对外传播行为做成盈利的商业项目就更好,这其实也是很多海外公司正在做的事情,之前提到的Getty Images盖帝图片和Shutterstock就是其中的典范。外宣不仅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的项目,也是商业蓝海,后者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以自媒体为传播主体的案例也不少,除了李子柒,还有滇西小哥、办公室小野等,但他们对当下中国主流文化和社会现实的表述不多,这与内地媒体环境和节目定位有关。我们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反映中国现实问题的内容,不一定非要涉及敏感话题,在衣、食、住、行的选题中以小见大,自媒体在操作这身边类选题时更有优势。

根据中国盒子外媒发稿平台自己的数据,中国盒子及其团队成员从2011年至今,10年间为包括政府客户在内的各类机构和个人,在海外发布英语及其它各语种新闻超过5万条,这其中大多数新闻的发布主体是同一家私营公司。在经过常年的持续新闻发布过程中,该公司收获了非常稳定的海外反馈,除各类商务合作意向、咨询外,还有一手的受众舆情。



本文是“中国盒子=外媒发稿”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中国盒子= 外媒发稿”,谢谢。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