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外宣联动解决方案的几点思考03(日本发新闻通稿、印度发新闻通稿)

发布日期:2020-08-24 09:25
分享到:


其次、用受众习惯的表述方式写稿子、讲故事;

除了培养本土写手外,直接使用目标受众国和母语写手参与稿件原创是个好办法。我曾经通过后台数据,对上万篇英文稿件的海外收看效果做过比对,母语原创稿件效果最佳,中美/外混合编辑稿件次之,本土编辑、翻译稿件往往排名靠后。(日本发新闻通稿、印度发新闻通稿)

写作是梳理思维、逻辑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作者的文化习惯、成长环境等水乳交融,不是外国人通过语言学习、写作技法等能力培养可以短时间获得的。但中国主题的内核精髓、精神、主旨是什么,则需要中国同事主导,准确告知外宣目的国执行人员,双方磨合后,再进行稿件、内容等的创作。(日本发新闻通稿、印度发新闻通稿)

随着新媒体形态、新受众人群的更新迭代,讲述方式也有新的变化。我们看到了片长10多个小时的视频,画面中只有一杯咖啡,没有任何对白、旁白,只有嘈杂的现场声;我们还看到在城市不同场景下行走或驾驶式的拍摄,从10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完全没有解说;还有其它新颖的表达方式不一一列举,而这类内容在YouTube或Facebook脸书等平台,单一视频的播方量可以达到百万、千万级别,甚至更大,且这类选题的内容生产也是成系列和连续性的。(日本发新闻通稿、印度发新闻通稿)

以上的表述方式直接打破了语言、文化天花板。在中国城市建设和百姓生活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需要更巧妙、更多样化的讲述形式,把一个真实的中国更生动的呈现在目标受众面前。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专业人士熟悉的Getty Images盖帝图片和Shutterstock,一般会被大家当作图片、视频的销售平台,其实它是一种把文化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目标受众的讲述方式。目前有美国、印度、新加坡等团队在运营专门的视频销售平台,他们不仅向全球输出了本土文化,受众还要为欣赏他们的文化买单,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聪明的讲述、展示方式。



本文是“中国盒子=外媒发稿”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中国盒子= 外媒发稿”,谢谢。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