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5-05
为什么YouTube视频新闻稿传播更有效?(美国发稿、德国发稿、南美洲发稿)+ 查看更多
为什么YouTube视频新闻稿传播更有效?(美国发稿、德国发稿、南美洲发稿)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0-03-23 09:56
分享到:

首先,YouTube有巨大流量,且人人可用。
YouTub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也是最大的视频搜索引擎,具有和谷歌一样的搜索、收录、排名的功能。
印象中从两三年前开始,各大网站的世界排名就是谷歌第一、YouTube第二,而且领先身后其它网站的优势明显,这一排名一直保持到现在。
无论任何视频,只要被允许上传到YouTube平台,就有机会分享这一平台的巨大流量。无论是付费流量,或是自然流量,视频拥有者都可以按照自己意愿获得这些流量,这是传统新闻稿发出后不太容易做到的。
获得付费流量,可以通过购买广告、MCN推广等方式,非常方便的随时操作、执行。比如在特定的一两周、一两个月或数月内将视频收看量提升到一定程度,通过付费购买流量就是最直接和最立竿见影的方式了。
当然最值钱的不是花钱买来的,而是自然流量,这要靠内容质量和优化视频来完成。内容质量是个极重要的巨大话题,本文不表,我们这里只粗略的谈下优化。除了优化标题、简介、标签等,YouTube提供了大量小工具、小功能帮助优化视频,这种优化和付费购买流量相比,是个慢功夫,但长期坚持的话,非常值得做,也应该被重视。
YouTube的这些流量,不但可得,而且可以比较准确的定位人群,从而获得目标受众的精准流量。
第二,YouTube是视频呈现方式,比常规的多媒体稿展示效果更好、更直接。
YouTube直接呈现视频,也是目前内容呈现方面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而多媒体稿的展现形式,受限于发布媒体的技术支持能力,有些网站不支持视频展示,稿件是多媒体形式的,但发出后,只能呈现文字、图片、链接等形式。
视频的含义不是简单的动图、动画,或是可以活动的影像等等,而是通过视听语言,尤其是画面语言讲故事。能够比较深刻理解这一点的制作人,在时间、预算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做出很差的视频。
内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约在30几年前,就开始批评一种所谓的会议新闻,很多新闻从头到尾都是开会的画面,领导讲话+观众聆听和鼓掌,镜头是固定的从大全到特写的组合,再加上反复的摇镜头,这样的新闻重复了几十年,即使今天,也时不时的能看到。但这样的试听语言,破坏、拉低了视频的表达能力,如果这样的视频(视频新闻稿)上传到YouTube,将大概率减少视频的传播活力。
用视频讲一个有趣的故事,除了选题、立意和故事情节、细节要琢磨外,还有表现形式,也同样重要。在视听语言的体系里,有形式即内容的说法,如何拍摄、后期剪辑和包装,所有这些,都包含了千变万化的表现形式,即使是有些过时的陈旧内容,放在新鲜,或相对新鲜的表现形式下,也能焕然一新,帮助故事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YouTube是多语言、多文化的聚集地,中国主题出海的绝佳展示平台。
无论你的目标受众是谁,他们在哪儿,你几乎都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他们(DPRK除外,做国内市场的只要投放内地视频平台就好了)。YouTube有包括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在内的40多个语言版本,其支持的视频字幕语种则超过了100个。
中国盒子团队成员对中、英文内容最为熟悉。在YouTube平台,英文内容是绝对的主流,中文内容越来越多,但在时长、视频数量和传播量上,与英文内容还相差甚远。这就产生一个语言天花板的问题,中国主题的内容,如果想尽可能的扩大影响力,就不能只做中文,而是至少做一个英文版,或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的下,做一个目标市场本土语言的版本。
除了使用英语和其他语种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文化的共通性,传递信息的方法。比如前一阵子火起来的李子柒,她节目的很多观众都是外国人。看节目评论区,有包括中、英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评论,而且绝大多数是好评。李子柒视频的对话语言是中文,但这并不影响全世界各地的人欣赏她和她带给受众的生活方式和与自然交流的生活态度。
这就是不需要语言,几乎所有人都能感知的生活文化。而这种文化讲的是人性共通的东西,就是大家,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大洲,都向往自然、唯美的原生态生活。所以不用翻译,只看画面就懂了,英文常说的feelconnection就是这个意思。这种用视听语言,对文化的阐释,不是直接描述产品、企业或品牌,但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现在李子柒的品牌形象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在常年、多期节目的积累过程中,无形的树立起来了。
第四、YouTube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形成了自成一体的YouTube文化。
YouTube之所以数年来拥有巨大流量,且一直地位稳固,是因为它的用户已经养成了在平台上看片子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并且被更多的优质内容不断的巩固,平台的优势就不太容易被轻易撼动,YouTube也就更有可能长期的生存、发展下去。
如果能认识到YouTube强势存在的长期性,和受众与YouTube的交互、交融关系,就会特别有利于那些要做长线运营的项目方制定品牌投放、发展规划。
YouTube的基本操作里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指标,一个是订阅量,一个是收看量,其实还有一个收看时长,但收看时长的数据只能在频道后台看到,我们就暂时不多讲。前两个关键指标往往是频道主最为关注的两点,这两点都有一个共性,即需要时间积累,时间越长,数量越大,大到一定体量,比如1000万订阅,10亿次的收看,这个频道能带来的影响力和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这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出于对平台信任和了解的投入。很多频道主从兴趣出发,玩玩闹闹,做成了专业、全职的YouTuber,把个人生活完全的和YouTube做深度绑定和融合,这是巩固、加强YouTube文化的重要一环。
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