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稿:母语原创稿件,你,值得拥有!

发布日期:2019-05-06 18:39
分享到:
首发于2019.3.13

忙于网站改版和整理产品,两个多月没写过完整的东西了。这篇小文算是下一个小贴士的预热吧。(美国发稿、英国发稿、加拿大发稿、澳大利亚发稿、新加坡发稿)
我们来简单说说母语原创文章的话题。本文会少谈细节,更多一点的聊聊感受。

很难想象一个由中国人写的中文稿件,被翻译成英文后会保留多少原意。虽然这和翻译的水平、细心程度有密切关系,但更深层次的文化障碍、媒体编辑规则、目标受众的接受心理等重要问题,都不仅仅是一个高级翻译的努力工作就能解决的。

无论是一次性的外媒投放,或是长年发布,都最好有一名母语编辑或记者,提供写和改,校对和润色的服务。能够直接写稿是最理想的,对于一名母语编辑、撰稿人来说,直接成稿通常比修改一篇蹩脚的译文要容易些,效果也更好些。
在使用母语编辑的国别选择上,首选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没有地域歧视,只是单纯的从专业角度谈稿件质量和被媒体接纳的程度,一个靠谱的美国或英国编辑会给你更好的稿件。美国主导了全球媒体和话语权大几十年,英国和加拿大在媒体生态、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与其最为接近。好消息是,中国盒子认识不少美国、英国的编辑、记者和撰稿人,他/她们中的有些人已经和我们认识、共事了快10年的时间。

从语言表达习惯上说,不通的英语国家(母语&官方语言),如美国、英国、印度、尼日利亚,因为文化、思维差异,语言表达的方式和习惯也不同,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体现。目前国内使用的外籍编辑、撰稿人来源广杂,有时候导致稿件品质差距较大,好像把大学生和中学生的作文放在一起比较,虽然非母语人员很难区分好坏,但对母语受众来说,就是明显不同的阅读体验了。(美国发稿、英国发稿、加拿大发稿、澳大利亚发稿、新加坡发稿)

文章发表后的额外补充:我曾和一位印度同事共事1年多的时间,一名专业的新闻人,在英国拿到的传播学硕士,与我成为同事前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做编辑。尽管不是从小在美、英这样的文化环境长大,但他的新闻素养确实清晰的体现在他写过的稿件中。碰到这样的编辑需要运气,也需要有识别的能力,百里挑一的事情终究不是那么容易。


本文是“中国盒子=外媒发稿”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中国盒子=外媒发稿”,谢谢。

阅读更多文章